忙不可以作为不上网冒泡的理由。今天看了自己加的圈子里的每周推荐,感慨颇多。
较有能事者,立意不高,孤芳自赏,有伪心之嫌。剩下一些无只可否者,不知何为文何为诗,肆意宣泄而已。
中国的语文教育就是在政治高于一切的浪涛中,害了这些人。他们热爱文学,喜欢写作,本可有一为。但禁锢的思想,缺失的关于文学艺术的教育,使他们轮落下来。写得越多,落得越深。
我想起那些经常去各大杂志社投稿的退休老人,他们对文学的那份爱已近乎本能,追求文学的姿态可为艰辛。但是,就算他们跑断了双腿,从白发一直跑到慌顶,也无太大的收获。根源就在,还不懂。
我又想起那些御用文人,一身读书可谓博,内思外想自然不少。但媚世逐利之心更胜他人。无非就帮着作点鼓吹之词,荒废大好思想和内心的那屡真性情,可惜。
《红楼梦》著书几年?《约汉·克里斯朵夫》著述几年?《追忆似水年华》著书几年?而今,一13、4岁小孩就已出版几十万字,大肆宣传。这无非是在浮躁的社会上加上一把火,把民众对文学的认识误导于低劣。
但是我还是乐观地认为,时间会洗涤一切,人对真美的追求无止境。
补充一下:至于那些将悲伤化作河水且故意使只逆以及低劣模仿西方现代手法以开三面门之辈,不过是文化商业大火中一星火苗罢了,不提也可.
评论